以名取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名取士的简介:

yǐ míng qǔ shì
名:名声;取:取用。依据名望的高低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

  • AI解释

以名取士》是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指的是根据个人的名字来决定是否录取。这种做法明显带有迷信和不公正的因素,在现代教育和选拔机制中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解释:

  • 历史背景:在封建社会,有些地方或朝代存在一种非常规的做法,即通过考察候选人的名字来进行选才,认为某个字眼、词语意味着好运或是某种特殊能力。然而,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 弊端与影响:这种做法导致了选拔过程的非理性化和不透明化,无法真正体现个人的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实践经验等更为重要的素质。

造句:

  1. 古代某些朝代实施《以名取士》的方式选拔官员,显然是一种迷信行为。
  2. 现在我们学习古代历史时,会发现很多选才制度都存在不少问题,《以名取士》就是其中之一。
  3. 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已经完全摒弃了《以名取士》这样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对人才的选拔毫无益处。
  4. 为了保证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名取士》的方法必须被彻底废除。
  5. 学校招生不应该采用《以名取士》的方式,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以名取士”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