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之才的拼音、解释、组词

倚马之才的简介:

yǐ mǎ zhī cái
倚:靠着。有倚在战马前起草文章就可以迅速完稿的才能。比喻才思敏捷。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倚马可待」。见「倚马可待」条。

2. 此处所列为「倚马可待」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1> 桓宣武2>北征,袁虎3>时从,被责免官。会须4>露布文5>,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6>,俄7>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闲得利。」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魏志》。 (2) 桓宣武:桓温(西元312∼373),字元子,东晋龙亢(今安徽省壤远县西北)人。初拜驸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与前燕慕容垂战于枋头,大败而还。后废废帝,立简文帝,阴谋篡夺,威势显赫,未果而卒。谥宣武侯。 (3) 袁虎:袁宏(西元328∼376),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官东阳太守。有《后汉纪》、《竹林名士传》等。 (4) 会须: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书,可用于上书、告示、征讨檄文、军队捷报等。 (6) 辍笔:停笔。辍,音 ㄔㄨㄛˋ。 (7) 俄:须臾、片刻,音ㄜˊ。〔参考资料〕 《魏志》(据《雕玉集.卷一二.聪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时陈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时韩遂据陇,集众起谋。曹操时因出行,使瑜马上作书,欲与韩遂,瑜马上具草,顿笔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笔欲改之,卒无下笔之处也。另可参考:《典略》(据《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书》引)

3. 此处所列为「倚马可待」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晋时的袁虎颇富文才。晋废帝太和四年,大将军桓温领兵北伐鲜卑,急须草拟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随行的袁虎倚在战马前立即起草。不一会儿,袁虎就写满了七张纸,而且写得文情并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有此事。后来这故事被浓缩成「倚马可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其实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经担任曹操的的书记官。《魏志》载汉献帝建安七年,韩遂在陇地一带作乱,曹操准备带兵征讨,大军出发之际,他突然觉得应该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敌营,于是将这项任务交给阮瑀。阮瑀骑在马上,只花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过写好的文稿,拿起笔想要修改,但看来看去却找不出下笔之处。

词语解释

倚马之才: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指的是才思敏捷、文笔出众的人。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某人写作速度极快且质量很高,如同倚在战马上挥笔疾书。

造句示例

  1. 倚马之才,在会议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报告的撰写,赢得了众人的赞叹。
  2. 李教授的文章总是文采斐然,真不愧是倚马之才
  3. 为了赶在截稿日前完成这篇论文,她几乎通宵未眠,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倚马之才
  4. 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演讲稿,我深感他的倚马之才非同寻常。
  5. 面对复杂多变的数据,他依然能迅速整理出清晰流畅的报告,真不愧是倚马之才啊!

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同时也提供了不同的语境来帮助理解“倚马之才”的使用场景与意义。

分词解释

1 靠着,~靠。~赖。~傍。~托。~重。2 仗恃:~势。~恃。~仗。3 偏,歪:不偏不~。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瑟而歌”。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