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金铜仙人的简介:
jīn tóng xiān rén
1.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清孙枝蔚《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魏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唐李善注:"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
1.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清孙枝蔚《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魏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唐李善注:"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
- AI解释
词语解析:金铜仙人
“金铜仙人”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词汇。它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汉乐府和唐诗中常见的意象。“金铜仙人”指的是古代铸造的一种金属人物雕像,通常用来装饰宫殿或陵墓,象征皇家威严与富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铜仙人”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金铜仙人”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是当时皇家建筑中的一种装饰物,常用于宫廷、陵墓等重要场所的建造之中。
- 象征意义:在古代中国,“金铜仙人”不仅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内涵。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它往往代表着过往繁华盛世的记忆或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艺术表现:这类雕像通常为男性形象,身披铠甲或穿着长袍,手持宝物,面部表情庄重严肃,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造句
- 唐诗中的“金铜仙人辞汉月”描述了这位曾经在皇家宫阙中矗立的雕像,在历史的洪流中悄然离去的情景。
- 在《红楼梦》中,作者借用了“金铜仙人”的意象来描绘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表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
- 画家王蒙在一幅作品里,将一位身着古装、手捧宝剑的金铜仙人置于现代城市的背景之中,借此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关系。
- 李白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金铜仙人辞汉月,玉阶空伫立。”通过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古代雕塑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变迁的境遇。
- 在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纪录片里,解说员提到,“金铜仙人”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这些句子和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金铜仙人”的含义及其文化价值。
分词解释
金
jīn
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现~。基~。挥~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8 中国朝代名:~代。9 姓。
铜
tóng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仙
xiān
1 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人。~女。~子。~界。~境(①仙人居住的地方; ②形容景物美好的地方)。~风道骨。~山琼阁(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景)。2 具有高超才能的人:诗~。酒~。3 婉称死:~去。~逝。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