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学而时习之的简介:
xué ér shí xí zhī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 AI解释
《学而时习之》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论述。这句话完整地表述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学”指的是获取知识,“习”则是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整句话意指通过学习并时常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详细解释
- 学:指从书本、老师或他人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 时习之:“时”是“按时”、“经常”的意思,“习”是复习和练习。整体上讲的是要定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以便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 不亦说乎?:这句话中的“说”,通假字,与“悦”同音,在这里意为快乐或喜悦。
造句
- 每天学习新的知识后,小明都会定期复习旧的知识点,因为他相信《学而时习之》的智慧。
- 小华每次在阅读新书之前,总要先温习上次读书的内容,《学而时习之》让他受益匪浅。
- 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李老师建议他的学生们每天都要练习说英语。这正是《学而时习之》精神的体现。
- 张教授每周都会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通过与同学们分享和讨论研究成果,他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学而时习之”。
- 学校鼓励学生不仅要勤奋学习新知识,还要注重经常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种做法正符合了《学而时习之》的教导。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强调的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重要性,这样的实践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分词解释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习
xí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 学:~文。~武。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 相因:世代相~。~~相因。6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