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辔的拼音、解释、组词
鞍辔的简介:
ān pèi
1.鞍子和驾驭牲口的嚼子﹑缰绳。
1.鞍子和驾驭牲口的嚼子﹑缰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马鞍和缰绳,二者皆为骑马的用具。唐.白居易〈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之作〉诗:「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三国演义》第四回:「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
《鞍辔》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它是由两个独立的词语组合而成,即“鞍”与“辔”。这里我们先对这两个词进行单独解释,并结合它们的含义给出一些例句。
解释
- 鞍(ān):指骑马时用来垫于马背、供乘者坐卧的器具。通常包括用于固定的木质或皮革部件。
- 辔(pèi):原指古代驾驭牲畜用的缰绳,后泛指控制之意。
《鞍辔》造句
由于“鞍辔”作为一个整体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并且没有特定含义或者典故,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其各自的意义来创造一些句子。以下是五个包含“鞍”和“辔”的例句:
- 那位骑师穿着华丽的装束,手握缰绳(辔),轻巧地跃上他的战马,系好了马鞍。
- 在古代的战争中,将领们的骏马装备了精良的鞍辔,以确保他们能长时间保持战斗状态。
- 他细心检查了每一匹马的鞍辔是否完好无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比赛。
- 这个古装电影里,骑士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马配有精细雕琢的鞍辔,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 在古代文献中,“鞍辔”往往被用来描述骑兵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证骑术训练和实战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调整这些句子。
分词解释
鞍
ān
1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马~。~鞒。~韂(chàn )(马鞍和垫在马鞍下面的东西。亦称“鞍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