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的拼音、解释、组词

澶渊之盟的简介:

chán yuān zhī méng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和约,出自北宋与辽之间的和平协定。该条约发生在宋真宗时期(公元1004年-1007年),即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之间。它标志着北宋通过军事胜利后,与辽达成了一项和议,从而结束了长期的战事,并确立了双方的边境线。

解释

《澶渊之盟》中,“澶”指的是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附近的一个地点——澶州(后来改名为澶渊),而“之盟”则是指双方在这里签署的和平条约。这次和议主要是通过宋朝宰相寇准的支持,以及宋真宗在前线亲自督战的表现,迫使辽军撤退后,双方签订的。

重要条款

  • 贡赐关系:辽对北宋称臣,并每年向北宋纳贡。
  • 边界调整:确定了新的边界线,并允许两边居民自由往来。
  • 和平协议:双方同意停止战争,维持长期和平。

《澶渊之盟》不仅标志着宋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冲突暂时结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外,这次和议也展现了当时宋朝内部政治力量的不同立场以及宋真宗本人决策的决心。

造句

  1. 宋辽双方签订的《澶渊之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平条约。
  2. 历史课本中讲述了《澶渊之盟》,强调了它在维护两国稳定关系方面的作用。
  3. 虽然《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的战争,但经济上的依赖却让两方产生了新的矛盾。
  4. 澶州的人民庆祝《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他们相信这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保证。
  5. 通过学习《澶渊之盟》,现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yuān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3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méng

1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2 指结拜弟兄:~兄。~弟。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4 发(誓):~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