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前200-前168)的拼音、解释、组词
贾谊(前200-前168)的简介:
gǔ/jià/jiǎ yì (qián 200-qián 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太中大夫。因好议论国家大事,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有《吊屈原赋》、《{{c02b}}鸟赋》和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等名作。今人辑有《贾谊集》。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太中大夫。因好议论国家大事,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有《吊屈原赋》、《{{c02b}}鸟赋》和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等名作。今人辑有《贾谊集》。
- AI解释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以其政治见解和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他被认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同时也是汉代早期的重要思想家。贾谊的代表作品有《过秦论》、《治安策》等,在他的文章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治理国家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
政治见解:贾谊曾担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但因政见不合而被贬为长沙王。数年后回到长安,被汉文帝召见,并迅速得到了重用,他提出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减轻百姓负担的政治主张。
-
文学才华: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语言流畅自然,结构清晰严谨,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过秦论》中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就体现了他在历史和政治上的洞察力。
-
思想影响:贾谊的思想对于后来的思想家如董仲舒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主张也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治理的重要参考。
造句
- 在阅读《过秦论》时,我被贾谊深刻的历史洞见所折服。
- 贾谊提出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 他的《治安策》中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对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我们可以从贾谊的文章中学习到古代政治家对于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
- 在讨论当前的社会问题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贾谊在《过秦论》中的分析方法。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