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胥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胥的简介:

lì xū
〈书〉胥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官署中掌理案牍的官吏。唐.白居易〈和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贞烈墓》:「从而邑之恶少年,与官之吏胥皂隶辈。」

《吏胥》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主要指的是古代官府中的低级文职人员或办事员。他们负责处理文书、记录等日常行政事务,属于比较基层的官员。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吏”通常是指各类公职人员,而“胥”则专指那些办理具体事务的小吏。

详细解释:

  1. :泛指各种官吏或公务人员。
  2. :在古代汉语中常与具体的职能联系在一起,如刑部的刑曹、户部的书办等,多指处理文书和日常行政工作的低级官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胥”所对应的职位也有所不同。

造句:

  1. 在清朝时,许多文人学者曾经担任过吏胥一职,他们负责整理文书、记录事件。
  2. 想到自己未来可能成为一名吏胥,小李感到既紧张又期待。
  3. 古代官府中,许多吏胥因勤勉尽责而得到提拔,成为更高级别的官员。
  4. 尽管地位不高,但这些吏胥在维持地方秩序、处理民众事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 由于吏胥直接接触日常政务,他们的行为往往能反映出当时行政体系的某些特点。

以上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呈现古代社会中“吏胥”这一职位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