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的拼音、解释、组词

人民公社的简介:

rén mín gōng shè
1.全称为"农村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政经分离的原则,人民公社已转变为农村单纯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不再具有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这一职能已由重新建立的农村乡镇政府机构所取代。

  • AI解释

人民公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种特定形式的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它的设立旨在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1958年,中国在“大跃进”运动背景下开始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 结构特点人民公社通常由几个农村行政村联合组成一个较大的生产单位。其内部设有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小组,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和分配方式。
  • 经济模式:实行集体耕作、统一计划与分配原则,强调“劳动互助”和“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理念。
  • 社会影响人民公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因过于集中化、命令式管理等弊端导致了农民积极性下降等问题。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村子都建立了人民公社,大家都生活在统一的组织下共同劳动和生活。
  2. 尽管人民公社曾一度被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尝试,但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
  3. 王大爷年轻时就是人民公社的一员,见证了从集体耕作到个体承包的历史变迁。
  4. 电影《青春斗》中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在改革开放后如何告别人民公社模式,追求个人的梦想与幸福。
  5. 虽然现在已不再使用人民公社这一制度,但它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