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罪吊人的简介:
fá zuì diào rén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 AI解释
词语“伐罪吊人”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儒家经典和历史文献中较为常见。其含义主要是指君主或执政者通过纠正错误、惩治邪恶,同时也对被伤害的人表示同情和安抚的一种做法。
解释:
- “伐罪”:意为纠正错误或者惩罚作恶的行为,通常指的是通过法律手段或其他方式来消除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
- “吊人”:这里的“吊”并非指哀悼或悬挂的意思,而是指慰问、抚慰。因此,“吊人”就是对那些受到伤害的人表示同情和安慰。
造句:
- 历代明君都深知“伐罪吊人”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注重法律的公正执行,也关心人民疾苦。
-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既要坚决打击腐败分子,也要注意安抚民心,做到“伐罪吊人”两不误。
- 面对社会问题时,政府应该首先采取措施“伐罪”,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受害者提供帮助,实施“吊人”的政策。
-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伐罪吊人”的理念要求我们既要依法严惩犯罪行为,又要注重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 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政府应当坚持“伐罪吊人”原则,即公正地对待所有相关方,既不姑息错误也不忽视伤害。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词汇的含义,也体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多种可能。
分词解释
伐
fá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吊
diào
1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2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3 悬挂:上~(自缢)。~灯。4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5 提取,收回:~销执照。6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