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入芦圩,不知深浅的拼音、解释、组词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的简介:

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
乍:刚刚开始;圩:圩子。刚到芦苇地,不知里边的深浅。比喻初到某地,,须小心行事。

  • AI解释

这段语录出自清代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原文为:“乍入芦圩,不知深浅;及至踏平深处,又复浅矣。此天下事之常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初次踏入一片芦苇荡时,你无法预知其中深浅;待到你逐渐深入后,却发现深的地方实际上并不那么深了。这句表达了事物表面与实际可能不一致的道理。

详细解释:

  • 乍入芦圩:刚进入芦苇丛中。
  • 不知深浅:形容开始时对情况一无所知或无法预料。
  • 及至踏平深处,又复浅矣:随着深入探索,原先以为的深度被逐渐验证为并非很深。

造句:

  1. 我刚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真是不知道深浅,担心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
  2. 做科研工作就像踏入芦苇荡,一开始总是摸不清情况和方向,但随着深入研究,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这个创业过程刚开始时好像很困难,但我一步步探索后发现其实没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4. 管理团队初期像是走进了一片芦苇丛中,难以预料哪些人能带给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5. 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一开始我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掌握,但后来却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部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难。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乍入芦圩,不知深浅”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自然环境中的探索,还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活或工作的场景中。

分词解释

zhà

1 忽然:~冷~热。~暧还寒。2 刚,起初:新来~到。3 张开,鼓起:~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4 姓。

1 进,由外到内:进~。~梦。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

qiǎn,jiān

1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2 不久,时间短:年代~。3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4 颜色淡薄:~红。~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