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748~827)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益(748~827)的简介:

lǐ yì(748~827)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 AI解释

词语“李益(748~827)”是对唐代诗人李益的描述。李益,字君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思乡之情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详细解释

  1. 生平:李益出生于唐朝中期,大约在748年至827年间。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成功。

  2. 诗歌成就:李益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了辽阔、雄伟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思乡之情。他的边塞诗语言生动有力,富有画面感。

  3. 文学地位:与王之涣齐名,在唐代边塞诗人中占有重要位置。李益擅长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风格特点:他的诗歌常常采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既有对战争场面的宏大描绘,也有细腻的情感抒发;用词简洁有力,意境深远。

  5. 代表作:“边愁”、“夜上受降城闻笛”等都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

造句

  1. 李益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他的“边愁”一诗让人仿佛置身于荒凉、壮阔的大漠之中。
  2. 每次读到李益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我就被他生动再现边塞生活的功力所折服。
  3.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情感表达如此真挚与深刻,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漂泊在外的人们。
  4. 在古代文学研究会上,学者们经常提到李益的诗歌作品作为例子来讨论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5.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就是李益的《从军北征》,每次读起都能感受到他笔下那独特的边疆风光与将士之情。

分词解释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1 增加:~寿延年。增~。损~。2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3 更加:~发。日~壮大。4 同“ 溢 ”,水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