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下为公的简介:

tiān xià wéi gōng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AI解释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源自儒家社会政治理想。这个成语最初出自《礼记·礼运》,原文是“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它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一种构想:在这种社会中,所有的资源和权力不属于任何一家一姓,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其核心思想包括人人平等、共享成果、公正无私等理念。

详细解释

  • 天下为公:“天”在此并非指自然界的天空,而是象征着整个国家或社会;“公”,意为公共的、共有的。这一成语强调在理想的社会治理中,资源和权力应当是公共资源,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

  • 背景与意义:这个概念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国的理想——即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治理,并共享发展成果。

造句

  1. 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
  2. 虽然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实现《天下为公》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3. 领导层应以《天下为公》的精神为指导,确保人民的利益优先于一切个人或集团的利益。
  4. 《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应当是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发展的理想状态。
  5. 倡导者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推动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愿景。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