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帛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帛的简介:
dà bó
1.古白布冠。 2.粗丝织成的厚帛。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1.古白布冠。 2.粗丝织成的厚帛。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 AI解释
关于“大帛”,在标准的汉语词典中并没有直接找到这个词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输入错误。我推测您可能是想了解与古代织物相关的术语,比如“大布”或是“帛”。如果是这样,“大布”通常指的是粗厚的布料,而“帛”则是指用丝纤维制作而成的丝绸制品。下面我会分别解释这两个词汇,并提供几个例句。
1. 大布
解释: - “大布”在古代常用来指代较为粗糙的、普通的布料。 - 在汉代以前,“大布”通常是指麻布,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衣着材料之一。到了汉代以后,虽然丝绸开始普及,但“大布”的含义可能逐渐泛化为所有普通品质的布料。
例句: 1. 老王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全家人都穿着粗制的大布衣服。 2. 这件古装戏中,演员穿的是古代农民常见的大布衣裳。 3. 古代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穿着大布做的衣物上学堂。
2. 帛
解释: - “帛”在古代主要指的是用丝线编织而成的丝绸制品。它是比麻布更贵重的物品,在历史上被广泛用于书写、裁剪衣服或作为装饰品。 - 在古代中国,“帛”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它通常被视为较为珍贵和高质量的产品。
例句: 1. 古籍中常提到用“帛”来记录重要文献或书写诗词。 2. 书画家们喜欢选用洁白细腻的“帛”,以便创作出精致的作品。 3. 在古代婚礼上,新娘会穿着用精美“帛”制作而成的新嫁衣。 4. 宫廷里用于装裱书法作品和绘画时,通常选择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的“帛”。 5. 作为一种昂贵且稀有的材料,“帛”的历史使用范围不仅限于日常生活,更延伸到了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