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儒雅的拼音、解释、组词
温文儒雅的简介:
wēn wén rú yǎ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人文质彬彬,态度温和文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长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温文儒雅。亦作尔雅温文、温文尔雅。
1. 形容人文质彬彬,态度温和文雅。【例】他自小饱读群书,又极注重修身养性,因此显得温文儒雅。
1. 形容人文质彬彬,态度温和文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长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温文儒雅。」也作「尔雅温文」、「温文尔雅」。
《温文儒雅》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温和文雅、有学问的样子。它主要用来描述男士或女士的风度和气质,通常用于正面评价一个人。这个词语体现了个人修养高、学识丰富、待人接物得体等特质。
解释:
- 温:指态度温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文: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
- 儒雅:形容人的举止行为符合儒家礼仪规范,体现出一种优雅的文化气质。
造句:
- 李教授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学者,他讲起课来总是条理清晰、声情并茂。
- 在这次商务晚宴上,小王先生表现得非常温文儒雅,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 老师说,真正的温文儒雅不仅仅表现在言谈举止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事的态度中。
- 这位老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依然保持着一份温文儒雅的气质,令人钦佩。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够保持温文儒雅的人显得尤为珍贵,因为他们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力量。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温文儒雅”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方式。
分词解释
温
wēn
1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2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3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4 复习:~习。~故而知新。5 古同“瘟”。6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儒
rú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
雅
yǎ
1 正规的,标准的:~言。~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观。~教(jiào )。~兴(xìng )。~座。~俗。3 平素,素来:~爱。~善鼓琴。4 极,甚:~以为美。~不欲为。5 交往:无一日之~。6 酒器名:~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7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风~颂。~声(泛指诗歌)。8 古同“鸦”,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