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纆的拼音、解释、组词
徽纆的简介:
huī mò
1.亦作"徽墨"。 2.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 3.引申为捆绑;囚禁。 4.比喻法度或规矩。
1.亦作"徽墨"。 2.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 3.引申为捆绑;囚禁。 4.比喻法度或规矩。
- AI解释
词语“徽纆”是古代汉语中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用绳索捆绑、束缚的意思。“徽”意为用粗大的绳索或链条,“纆(mò)”则指细的绳子或线。综合来看,“徽纆”形象地描述了使用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的绳索对人或物进行固定、限制的情景。
详细解释:
- 用途与含义:
- “徽纆”常被用来形容束缚人的手脚,或者用于固定物体。
-
在古代文献中,这一词汇反映了人们对羁绊和约束的态度与方式。
-
文化背景:
- 这个词语在《左传》、《国语》等古籍中有出现,体现了先秦时期对束缚手段的重视及其使用的广泛性。
-
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力的运用和限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
象征意义:
- “徽纆”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约束工具,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隐含了对自由与禁锢、规范与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造句示例:
- 为了确保宴会的顺利进行,安保人员用徽纆将所有参加活动的嘉宾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全检查。
- 历史长河中,统治者们常常借助徽纆来加强对臣民的思想控制和身体束缚。
- 在这部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里,主人公历经了多次被敌人施以徽纆的情节。
- 为了防止物品被盗或丢失,在仓库的出入口安装了自动释放徽纆的装置。
- 民间传说中,仙人曾用特殊的徽纆来约束魔怪,使其无法随意作乱人间。
这些句子尝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徽纆”这一词汇的应用场景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
分词解释
徽
huī
1 标志,符号:国~。校~。帽~。~章。~记。~帜(zhì)。2 美好的:~号。3 〔~州〕旧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简称“徽”,如“~墨”。4 系琴弦的绳,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古琴全弦共十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