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头内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裹头内人的简介:

guǒ tóu/tou nèi/nà rén
1.指唐时宫中杂役。

  • AI解释

裹头内人”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指的是古代女性的一种身份和形象。这个词中的“裹头”是指用布或其它材料包裹头部,“内人”则是指在宫中服务的女官、侍从等,具体可以指代不同的身份等级。

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唐朝时期,宫廷内部有很多服务于皇室的生活和工作的女性。她们中有专门负责服侍皇上的近身侍女,也有管理家务、服饰、饮食起居的宫女或官宦家中的仆妇等。
  • 文化意义:“裹头内人”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地位。“裹头”可能是指这些女性在工作时会根据具体任务要求佩戴某种特定形式的包裹物,用来保护头部或者保持整齐的形象。

造句

  1. 古代宫廷中的“裹头内人”负责为皇后整理发型。
  2. 在唐代的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穿着华丽、裹头的“内人”,她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宴席。
  3. 裹头内人”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家务劳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礼仪实践。
  4. 李白在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裹头内人”,她轻盈的步伐和优雅的举止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唐代文人笔下的“裹头内人”虽然身份卑微,但她们的生活点滴却生动地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请注意,“裹头内人”并不是一个现代汉语中常见且通用的词汇,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使用这一术语时需要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理解。

分词解释

guǒ

1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2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3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nèi,nà

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