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雷鸣的拼音、解释、组词

瓦釜雷鸣的简介:

wǎ fǔ léi míng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瓦釜,陶制的锅具,喻平庸之物。「瓦釜雷鸣」指陶制的锅具,本来不会发生巨大声音,但如此平庸之物竟发出如雷的巨响,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语出战国楚.屈原〈卜居〉。后亦用「瓦釜雷鸣」比喻拙劣的文章却风行于世。△「黄钟毁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 战国楚.屈原〈卜居〉(据《楚辞.卷六》引)世溷浊1>而不清,蝉翼2>为重,千钧3>为轻,黄钟毁弃4>,瓦釜5>雷鸣;谗人6>高张,贤士无名7>。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注解〕 (1) 溷浊:污浊。溷,音ㄏㄨㄣˋ。 (2) 蝉翼:蝉的翅膀。常用以比喻极轻极薄之物。 (3) 千钧:形容非常重。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4) 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被重用。见「黄钟毁弃」 (5) 瓦釜:陶制的锅具。 (6) 谗人:以言语毁善害能的人。 (7) 无名:没有名声。

3. 战国楚臣屈原受谗言毁谤,怀王时,放逐汉北,楚顷襄王时虽召回重用,旋又遭谗,流放江南,于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这篇是写他一直得不到召见,理想和现实的相互矛盾,心里感到迷惑,于是去见太卜,想借由占卜结果来解开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说他不知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觉得世间污浊不清,轻薄的蝉翼被认为是重的,千钧却是轻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遭到毁坏抛弃,才质如瓦釜,却发出如雷巨响,直似妖怪作声,庸人在职;善于毁谤别人的人位居高位,贤能的人才却没有名声。屈原以「黄钟」比喻贤士,「瓦釜」比喻谗人,感叹小人得志,世间没人了解他的廉洁坚贞。后来「瓦釜雷鸣」用来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亦用来比喻拙劣的文章却风行于世。宋朝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诗三首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正以「瓦釜雷鸣」比喻文章之拙劣与风行。

1. 陶制的锅具中发出如雷的巨响。语出《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诗三首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也作「瓦釜之鸣」、「雷鸣瓦釜」。

词语详解

瓦釜雷鸣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种说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无才无德、徒有虚名的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非常得意,甚至喧宾夺主,压倒真正有才华和能力的人物。这里的“瓦釜”是指陶制的锅,通常不用于烹饪需要火候较高的菜肴;而“雷鸣”则是夸张的说法,比喻声音巨大。用这个成语时,通常是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仅靠形式或表面功夫来获得关注或者成功的人。

造句

  1. 他那点本事也不过如此,却喜欢到处炫耀,真是典型的瓦釜雷鸣。

  2. 公司的CEO虽然学历很高,但其实业务水平并不高超,简直是瓦釜雷鸣,令人嗤之以鼻。

  3. 在那个场合,真正有能力的人默默无闻,而那些没有实力的官员却大放厥词,真是典型的瓦釜雷鸣。

  4. 他用那些陈词滥调的文章来争取奖项,不过是在作壁上观,真正的实力派作家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真是瓦釜雷鸣的表现。

  5. 虽然他有头衔,但他的工作表现却让人失望透顶,真可谓是典型的瓦釜雷鸣,空有其表。

这五个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瓦釜雷鸣”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和含义,体现了这个词讽刺和批判的对象。

分词解释

wǎ,wà

1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2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

léi

1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2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3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4 姓。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