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亭的拼音、解释、组词
墨竹亭的简介:
mò zhú tíng
1.亭名。在江西瑞昌西。宋元丰年间,苏轼自黄州至筠州探视弟辙经此,题诗石上,以余墨洒竹,后人筑亭于山。参阅《嘉庆一统志.九江府一》。
1.亭名。在江西瑞昌西。宋元丰年间,苏轼自黄州至筠州探视弟辙经此,题诗石上,以余墨洒竹,后人筑亭于山。参阅《嘉庆一统志.九江府一》。
- AI解释
《墨竹亭》并非一个标准的中文成语或典故,而可能是指描绘或提到“墨竹”和“亭”的某个场景、作品或故事。在这里,“墨竹”指的是用墨笔绘制的竹子图案,这种绘画方式在中国画中非常有名,常用来表现画家的高洁品格或是自然美景;“亭”,则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形式,供人休息观赏景色。
下面是对《墨竹亭》这一主题进行的一个解释和五个造句示例:
解释
《墨竹亭》可能指的是一个以墨竹为主题的亭子,也可能是描述一种画作或文学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常常被赋予君子的品格象征意义——坚韧、清高、虚心等特质;而“亭”则常用于营造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憩赏景之所。这种结合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和绘画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造句
- 在《墨竹亭》的画作里,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竹林,在竹林中间有一座小巧雅致的凉亭,仿佛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思考或是品茗赏景。
- 走进这个以《墨竹亭》命名的小径,两旁翠绿欲滴的竹子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凉亭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
- 《墨竹亭》不仅是画作的名字,也是画家心中向往的理想居住之所——一个结合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的空间。
- 老师在教室内布置了一副精美的《墨竹亭》挂图,学生们通过这幅作品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物寓志”思想。
- 为了庆祝新园林的落成,《墨竹亭》被正式命名为这座园林的核心景点之一,并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
分词解释
墨
mò
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4 贪污:贪~。~吏。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6 姓。7 古同“默”,缄默。
竹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亭
tíng
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3 适中,均匀:~匀。4 正,当:~午(正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