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弼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刑弼教的简介:
míng xíng bì jiào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彰明刑罚,以辅助教育。唐˙张说˙起义堂颂:天辅皋陶,明刑弼教。
1. 彰明刑罚,以辅助教育。唐.张说〈起义堂颂〉:「天辅皋陶,明刑弼教。」
词语详解
《明刑弼教》 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指通过明确法律条文和公正执法来辅助教育、引导民众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道德和规范。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治理思想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强调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并以法律为手段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出处: 《尚书·康诰》有云:“明乃服于联。”这里的“明刑弼教”的概念虽不完全等同,但反映了古代治国理念中重视法治与教化的观点。在后世文献和官方文件中,常用于描述法律制度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
造句
- 司法机关应当通过公开公正的审判过程,《明刑弼教》,为公众树立起法制权威的形象。
- 在这个强调法治的时代,《明刑弼教》已成为治国理念的核心之一,旨在通过法律体系引导民众行为。
- 教育部门应与司法系统密切合作,共同实施《明刑弼教》,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为了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明刑弼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要求我们既要严格执法,也要注重公民道德修养的提升。
-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明刑弼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理模式,体现了法律与教育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明刑弼教”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和它所承载的意义。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刑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