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晦的拼音、解释、组词

显晦的简介:

xiǎn huì
1.明与暗。 2.比喻仕宦与隐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与暗。唐.杜甫〈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

2. 比喻人之进退,出仕或退隐。《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史臣曰》:「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唐.柳宗元〈箕子碑〉:「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显晦》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用来形容事物或状态从明显到隐秘的变化过程。在中文中,“显”代表明显、显著;“晦”则意味着阴暗、不明确。因此,《显晦》可以理解为由清晰可见的状态逐渐转变为模糊或隐藏的状态。

详细解释

  1. :在某个状态下,事物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容易被察觉。
  2. :相对于显而言,是指那些隐秘、不易被人发现的状态。
  3. 变化过程:《显晦》所描绘的是从清晰到模糊的动态过程,这既可以是时间上的变化,也可以是某种状态的转变。

造句

  1. 历史长河中的真理往往要经历从“显”到“晦”的过程,最终才能被世人所认可。
  2. 显著的成功有时也会逐渐变得晦暗,尤其是在人们忘记初衷之后。
  3. 晚年的他,从一位辉煌的科学家变成了一个隐居的人,这是从“显”到“晦”的转变。
  4. 他的故事,从一段光鲜亮丽的经历,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就是《显晦》的过程。
  5.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常常是从“显”到“晦”,再到再次显现的循环。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语境和人物经历展示了《显晦》所蕴含的变化哲学,体现了从明显至隐秘、再由隐蔽至重新彰显的生命流转。

分词解释

xiǎn

1 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著。~学(著名的学说或学派)。2 表现,露出:~露。~示。~山露水(喻显示自己,引人注目)。3 旧时称有权势的或有名声地位的:~贵。~赫。~要。4 敬辞,称先人:~考(已去世的父亲)。~妣(已去世的母亲)。

huì

1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朔。2 夜晚:~明。风雨如~。3 昏暗不明:~暝。~暗。~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意义不明显)。4 不顺利,倒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