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拼音、解释、组词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简介:

lú sè fú lì zǐ sàn/sǎn shè/yè/yì shí yàn
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 AI解释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实验,它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实验是由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在1909年进行的,通过这一实验,人们首次认识到原子并非像水果那样均匀一致地填充着空间,而是由一个带正电的核心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

实验原理与过程

  • 实验设计:使用α粒子(实际上是一种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作为射线源。
  • 关键观察点:大部分α粒子经过薄金箔后继续沿直线前进,证明了原子内部的空间是相对空的。然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显著的偏转或反弹,这表明存在一个带正电、体积小但质量极大的核心区域。

重要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了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即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小核(后来被称为质子),而电子则围绕这个核心运动。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并奠定了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基本理论基础。

造句

  1. 科学家们通过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复杂结构。
  2.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是物理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它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 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常常会提到著名的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4. 由于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成功进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5.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不仅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的存在,还激发了许多后续研究的发展。

分词解释

1 饭器。2 黑色:“~弓一,~矢百”。3 同“ 垆 ”,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4 姓。

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2 矜持端庄的样子。3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4 洁净鲜明的样子。

1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2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3 祭神的酒肉:~食。~酒。~物。4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5 姓。

1 成颗的东西,细小的固体:米~。盐~。颗~。~子(a.成果的、细小的东西,“子”读轻声;b.指“基本粒子”,物理学上指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2 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米。一~珍珠。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sàn,sǎ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3 排遣:~心。~闷(mèn)。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shè,yè,yì

1 放箭:~箭。后羿~日。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击。扫~。发~。~程。~手。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注~。4 放出光、热、电波等:~电。辐~。~线。照~。反~。5 有所指:暗~。影~。

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

yàn

1 检查,察看:~核。~血。~尸。~光。~证。2 效果,有效果:~方。灵~。应~。效~。屡试屡~。3 证信,凭据: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