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帖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书帖的简介:

fǎ shū tiè/tiě/tiē
1.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 AI解释

法书帖》,这个术语通常与书法艺术相关联,特指那些经过精挑细选、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著名书法作品。在更具体的文化背景中,“法”在此多指的是“法则”或“典范”,意为这类书法不仅是文字表达的工具,更是书写者个人风格与时代审美规范的结晶。“书帖”则表示这些书法作品以临摹的形式被记录并保存下来。

详细解释:

  1. 历史意义:《法书帖》中的作品往往源自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手,如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等。这类作品不仅展示了书写者的个人技艺,也是了解那个时代书法风格和审美趋势的重要资料。
  2. 艺术价值:这些被选作“法书”的作品因其精湛的笔触、独特的构字方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视为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学习者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3. 临摹与学习:《法书帖》常作为书法学习者的范本使用。通过临摹这些经典之作,可以学习到书法的结构布局、运笔技巧等,帮助初学者建立正确的书写习惯。

造句:

  1. 他每天都会拿出《法书帖》,仔细研读并尝试模仿其中的字迹。
  2. 在这次展览中,《兰亭序》被作为《法书帖》中最珍贵的一件展出,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
  3. 这个学期,老师要求我们选取一部《法书帖》,进行深入研究,并完成一份关于其艺术风格的研究报告。
  4. 为了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他特意购买了一本著名的《法书帖》,每天都会拿出临摹。
  5. 每当有人问起他对书法的看法时,他总是津津乐道地讲述着自己是如何通过临习《法书帖》来提高技艺的。

分词解释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