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鼓的简介:
fǎ gǔ
1.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
1.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设有二鼓,在东北角的称为「法鼓」,在西北角的称为「茶鼓」。
2. 比喻佛法。佛法如战鼓,可以诫众进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二:「梵行为茵蓐,三昧为采女,法鼓震妙因。」
3. 道坛所击的大鼓。用以震起法众,袪除妖氛。
《法鼓》一词源于佛教用语,通常指的是佛经中记载的一种法器或乐器。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法鼓》也可以用来比喻精神上的觉醒或是号召、警醒的作用。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法鼓即是指一种在宗教仪式上用于击打以示信众集会的鼓。
-
象征意义:在佛教文化中,法鼓不仅是一种乐器,更具有深刻的含义。它通常被用来召集僧众和信徒参加法会或诵经活动,象征着佛法的精神传播与弘扬。
造句
- 僧侣们敲响了法鼓,宣告了这次法会的开始。
- 在禅宗文化中,法师们经常用敲击法鼓的方式来提醒弟子保持清醒和警觉。
- 法鼓声声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在静谧的夜晚带来了一线光明。
- 敲响法鼓的声音回荡在山谷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通过敲击法鼓来表达对佛法信仰的坚定与虔诚,体现了佛教徒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懈努力。
以上句子旨在展示“法鼓”这一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方式。请注意,《法鼓》一词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有更多变体或比喻意义,根据上下文可以进行灵活应用和解读。
分词解释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