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泮的拼音、解释、组词
冰泮的简介:
bīng pàn
1.亦作"冰冸"。 2.冰冻融解。 3.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4.比喻涣散﹑消失。 5.比喻险境。
1.亦作"冰冸"。 2.冰冻融解。 3.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4.比喻涣散﹑消失。 5.比喻险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涣散。《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荥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文选.潘岳.西征赋》:「砰扬桴以振尘,繣瓦解而冰泮。」
2. 冰融之期。指春天。《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文选.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3. 比喻危险。《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冰泮》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主要用来形容冰雪开始融化或冰层破裂的过程。在古代文献中,它常被用于描述春回大地、天气转暖的情景。
解释:
- 词义: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冰”指的是水结成的固体状态;“泮”,古汉语中有分解、分开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融化或裂开。
- 含义扩展:它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还常用来比喻事物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消融或者逐渐瓦解的情景。
造句:
- 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正是冰泮之时,草木萌动,生机勃勃。
- 这段婚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于在双方冷战多日后,冰泮了夫妻间的隔阂。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一种冰泮的过程。
- 战争结束后,敌对双方逐渐停火、缓和关系,可以看作是战争状态下的冰泮现象。
- 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行业正在经历着冰泮与重生的转型过程。
这些例子展示了“冰泮”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范围及其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冰
bīng
1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2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3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4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5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