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起萧墙的拼音、解释、组词

变起萧墙的简介:

biàn qǐ xiāo qiáng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变发生在内部。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祸起萧墙」。见「祸起萧墙」条。

2. 此处所列为「祸起萧墙」之典源,提供参考。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1>也,相2>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3>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4>于邦内。吾恐季孙5>之忧,不在颛臾6>,而在萧墙7>之内也。」 〔注解〕 (1) 由与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于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孔子弟子。性谦退,有才艺,擅长政事。鲁哀公三年时成为季氏的家臣,在孔门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称为「冉有」。 (2) 相:辅佐。 (3)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见「分崩离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战乱。 (5) 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世家,与孟孙、叔孙并称「三桓」,掌握鲁国实权。 (6) 颛臾:鲁国境内一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颛,音ㄓㄨㄢ。 (7) 萧墙:萧,肃敬。墙,指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3. 此处所列为「祸起萧墙」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萧墙是古代宫廷内当做门的屏风,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所以萧墙用来比喻内部,灾祸从萧墙那样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祸乱起于内部,而非外来。在《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由于季氏要攻打颛臾,所以辅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来请教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一个国家如果财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匮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之内没有祸乱,就不会倾覆。如果他国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来归。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国的人民,邦国分裂瓦解,无法保全,反而要在国内动兵征伐。我怕季氏的忧患,不是远在颛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后来「祸起萧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祸乱发生于内部。

1.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晋书.卷二.文帝纪》:「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墙,赖公之灵,弘济艰险。」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四○出:「他书后明说著,衅生他族,变起萧墙。」

《变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季氏》,原文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里的“萧墙”指的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大门,意为宫殿内屏风或门庭。后来,“变起萧墙”就被引申为内部发生祸患或变动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成语释义: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出自典故:《论语·季氏》:“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指鲁国大夫季孙的忧虑不应放在外来的侵略上,而应担心来自内部的问题。后人常用“变起萧墙”来表达这种寓意。
  • 用法:一般用于描述组织或国家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矛盾或者问题。

造句示例:

  1. 在这次的企业管理变革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都是“变起萧墙”,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开始。
  2. 这个政治家深知,国家的安全不仅在于对外敌的防范,更在于要警惕那些可能在“萧墙”之内爆发的风险。
  3. 由于公司在管理上的松懈,“变起萧墙”的财务危机比预期来得更快。
  4.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外部因素引发的问题,但深入调查后却发现是“变起萧墙”,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5. 这个社会团体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变起萧墙”的情况引起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通过这些句子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变起萧墙”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qiáng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