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嬉皮派的简介:
xī pí pài
1.拒绝现存社会的道德状态(如通过穿奇装异服或喜爱群居生活),信奉非暴力道德,及经常服用大麻药或幻觉剂的青年人:泛指蓄长发、穿奇装异服的青年人。
1.拒绝现存社会的道德状态(如通过穿奇装异服或喜爱群居生活),信奉非暴力道德,及经常服用大麻药或幻觉剂的青年人:泛指蓄长发、穿奇装异服的青年人。
- AI解释
《嬉皮派》(通常是指“嬉皮士”或“反叛青年”的群体)这一词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运动。嬉皮士们反对战争、物质主义和传统权威结构,强调精神自由和个人表达,他们通过穿着、音乐、艺术创作以及和平集会等行为来传达他们的反叛态度。
详细解释
-
起源与背景:嬉皮士文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球其他地区。这一运动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反动。
-
象征意义:穿着宽松、颜色鲜艳的衣服;佩戴长发和浓重的指甲油或面部彩绘;流行使用迷幻药(如LSD)以追求心灵上的解放。
-
音乐与艺术:嬉皮士文化也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特别是迷幻摇滚风格。他们偏爱自由即兴演奏、乐器即兴创作以及创新的歌词内容。同时,这种文化还推动了艺术表达的多元化,鼓励个人通过绘画、摄影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我。
-
社会影响:嬉皮士运动倡导和平与爱的理念,并对后来的反战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挑战并重新定义了许多传统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造句
- 在那个充满反叛精神的时代,他们穿着色彩斑斓的衣物,头发长长的像嬉皮士一样。
- 去年夏天的音乐节上,我遇见了一群热情洋溢的嬉皮派青年们,他们的活力感染了所有人。
- 虽然已过了几十年,但当时的嬉皮士运动仍被视为是反对传统权威、追求个性解放的重要篇章。
- 这个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20世纪60年代嬉皮派文化的展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 他的音乐专辑封面设计充满了嬉皮风格的元素,如迷幻色彩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分词解释
嬉
xī
游戏,玩耍:~戏。~闹。~笑。~皮笑脸。
皮
pí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4 表面:地~。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7 不老实,淘气:顽~。8 指橡胶:胶~。~球。9 姓。
派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5 指摘:~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