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煤尾的拼音、解释、组词
蛛丝煤尾的简介:
zhū sī méi wěi/yǐ
1.蛛网与灰尘。
1.蛛网与灰尘。
- AI解释
“蛛丝煤尾”这个词语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可能存在误解或拼写错误。不过,“蛛丝马迹”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指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察觉的迹象或者线索。
详细解释:
-
蛛丝马迹:出自清代张潮的《虞初新志》,指的是像蜘蛛丝那样细微、马蹄踏过的痕迹那样轻微的事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微小的线索或迹象,常用于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模糊但可寻觅的证据。
-
例句一:在案发现场,侦探们虽然没有找到任何直接的物证,但在地毯上发现了蛛丝马迹。
- 例句二: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蛛丝马迹,这让他内心有所隐瞒。
- 例句三:尽管警方没有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嫌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仍然让他们在调查中有了方向。
- 例句四:小偷虽然很小心,但在窗台上留下了蛛丝马迹。
- 例句五:通过分析邮件往来,他们找到了破案的关键线索——这些邮件就是案件的蛛丝马迹。
如果您指的“蛛丝煤尾”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说法,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详细说明,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例句。
分词解释
蛛
zhū
1 指“蜘蛛”:~网。~丝马迹。
丝
sī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煤
méi
1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2 〈方〉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
尾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3 在后面跟:~随。~追。4 量词,指鱼:三~鱼。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