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涂山的简介:
tú shān
1.古国名。相传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处。 2.山名。其所在有三说:(1)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又名当涂山。《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司马贞索隐:"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参阅《太平寰宇记.濠州》。(2)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县。俗名真武山。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
1.古国名。相传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处。 2.山名。其所在有三说:(1)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又名当涂山。《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司马贞索隐:"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参阅《太平寰宇记.濠州》。(2)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县。俗名真武山。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山名。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与荆山相对。中夹淮河。也称为「当涂山」。
《涂山》在古代中国文学中通常指的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的一个著名山脉,据传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之处,也是大禹与涂山氏之女结婚的地方。在不同的语境和文集中,“涂山”有时被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历史意义。
详细解释
- 地理意义:涂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脉。
- 文化意义:它在中国神话和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大禹治水的故事紧密相连。《史记·夏本纪》中有记载:“禹锡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会诸侯于涂山。”这表明涂山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标,也是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象征。
- 文学意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涂山”往往被用作抒发情感或寄托思乡之情的意象。
造句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人常以“涂山”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怀旧之情。
- 王维在他的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空山”,可以想象为一种象征性描绘,或许也暗指如“涂山”般的宁静与纯净之地。
- 杜甫的《忆昔》中有句:“明堂坐天子,春酒饮侍臣。周国有遗美,河洛是通津。”诗中的“河洛”,可以联想到位于河南省境内的地理文化中心,“涂山”作为河洛地区的一部分,被用来表达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 在描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史记》中提到的大禹与涂山氏之女的爱情故事,使得“涂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近代诗人李白也曾在《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尽管这首诗中的地点并非“涂山”,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事物的重要性超过某种界限。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