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揆的拼音、解释、组词
宅揆的简介:
zhái kuí
1.谓总领国政。语本《书.舜典》:"使宅百揆。"孔传:"使居百揆之官。"
1.谓总领国政。语本《书.舜典》:"使宅百揆。"孔传:"使居百揆之官。"
- AI解释
《宅揆》一词主要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中,专指晚清时期的总理衙门。这个词中的“宅”指的是居住的地方,有“家”、“住所”的意思;“揆”在古代是用来表示规划、治理的意思。“宅揆”,字面理解上可以解释为治理家庭或治理国家的计划与策略。
详细解释
- 词语起源:《宅揆》最初并非正式官职名称。它是由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所创造的一个词汇,用以特指晚清政府中总理衙门的重要职能和角色。
- 职责范围:在维新思想家看来,总理衙门不仅仅是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还承担着广泛的改革任务和社会治理责任,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理想。
- 历史背景:《宅揆》一词产生于清末民初时期,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之际。维新派人士希冀通过这一机构推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全面改革。
造句
- 梁启超在其著作中提到,“改革大业,非赖宅揆之力则无以成”。
- 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积极倡导成立新的“宅揆”,希望以此推动更广泛的革新措施。
- 虽然总理衙门被称为“宅揆”,但实际上它的职责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外交领域。
- 梁启超认为,“宅揆”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国家治理理念的改革机构,这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 《宅揆》一词反映了维新派对于晚清政府改革不力的不满情绪,并呼吁建立一个更高效、更能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政体制。
这些句子不仅使用了“宅揆”这个词,而且还尝试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来解释其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宅
zhái
1 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住~。内~(指住宅内女眷的住处)。~门。~邸。~第。2 葬地,墓穴:~兆(坟墓的四界)。3 居住:~心仁厚(居心仁义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