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窣的拼音、解释、组词

勃窣的简介:

bó sū
1.亦作"勃崒"。 2.匍匐而行;跛行。 3.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4.犹婆娑。纷披貌。 5.犹婆娑。摇曳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匍匐慢行。《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于是乃群相与獠于蕙圃,媻姗勃窣,上金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既而风驰雨骤,山深路僻,两人者勃窣其间,觉树影溪声俱有灵幻之气。」

2. 形容人言谈词采缤纷。《晋书.卷七五.列传.张凭》:「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词语“勃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文中。其含义有多种解释,通常用来形容草木或其他物体的状态或动作。以下是几个常见解释及其造句:

  1. 动词用法:形容快速、迅速地生长或移动。
  2. 例句:春风吹过,那片草地上的小苗勃窣而出。

  3. 形容词用法:形容茂盛的样子。

  4. 例句:这地方的树林长得勃窣而密,几乎遮住了阳光。

  5. 在佛教语境中:“勃窣”有时被用来指代佛陀或菩萨的身形、动作状态。这里“勃窣”的意思与快速灵活有关。

  6. 例句:佛经中描述佛陀行走的姿态是如此勃窣自如。

  7. 形容迅速: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事进展得非常快。

  8. 例句: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显得愈发勃窣。

  9. 形容姿态、动作的敏捷或有力:

  10. 例句:他一跃而起,动作之勃窣令人赞叹不已。

需要注意的是,“勃窣”在现代汉语中不是常用词,上述解释及造句主要用于提供对这个词的理解。在实际使用时,请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bó,bèi

1 突然,忽然:~然(①突然,如“~~大怒”;②兴起的样子,如“~~作色”)。2 变色的样子:~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 旺盛,兴起:~起。~发。~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