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暴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人暴动的简介:

guó rén bào dòng
西周厉王暴虐无道,引起国人(居住在国都的人)不满。公元前841年,国人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起义,围攻王宫,周厉王出逃。此后,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 AI解释

词语《国人暴动》详解

定义: 国人暴动,是指古代中国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普通民众(被称作“国人”)对统治者的腐败和压迫进行了反抗。此词主要用于历史研究与讨论,也用来形容现代或历史上类似的大规模群众性暴力行动。

背景: 这个词通常指春秋时期周王朝的一个重要事件——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687年的周桓王时代。这场暴动是由于国人的不满逐渐累积而最终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层的腐败、贵族之间的争斗以及对普通民众利益的忽视。

造句

  1. 历史学家对国人暴动的研究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复杂性。
  2. 虽然国人暴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和诉求。
  3. 类似春秋时期的国人暴动,当代许多国家也在面对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4. 这次示威游行可以看作是现代版的“国人暴动”,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抗议。
  5.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当代的社会动荡归结为‘国人暴动’,但确实存在类似的民众情绪积聚的现象。

这些造句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展示了"国人暴动"这一历史概念在现代语境中的比喻意义和广泛适用性。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bào,pù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露〕显露,如“~~无遗”。8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