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女(1893-1927)的拼音、解释、组词
萧楚女(1893-1927)的简介:
xiāo chǔ nǚ(1893-1927)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北黄陂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上海,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次年去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并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遇害。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北黄陂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上海,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次年去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并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遇害。
- AI解释
《萧楚女(1893-1927)》是指中国近现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和政论家。萧楚女,本名楚英,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曾积极推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解释
萧楚女生于湖南湘乡县(今属湘潭),早年曾赴日本东京短期留学,后回国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他不仅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活跃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共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参与了中共早期重要的理论和组织工作。
萧楚女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激进的思想倾向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著称,在工农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演讲充满激情与感染力,对中国共产党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幸的是,由于过度劳累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他在1927年病逝于广州狱中。
造句
- 萧楚女的名字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萧楚女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影响了无数人。
- 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像萧楚女这样的英雄人物而设立的。
- 尽管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萧楚女依然坚持亲自参与指导工农运动。
-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先驱者之一,萧楚女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上。
分词解释
萧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楚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
女
nǚ,rǔ
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