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拼音、解释、组词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简介:
chá shì sú měi yuè tǒng jì zhuàn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 AI解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1815年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开始。该报原名《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后来改为《察世俗月报》,又称为《察世月报》或《月月统记传》。这份报纸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知识和文化,以期通过传播基督教教义来影响中国的思想。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该报刊的名字反映了它最初的目标是“察世俗”,即考察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等。
- 内容范围:包括宗教教育、天文地理知识、时事新闻、科学文化资讯等多种题材,旨在打开中国人的视野,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 社会影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然在当时受众有限,但其创办对后来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时代背景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如同一束光,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 马礼逊先生不仅是一位牧师,也是一名杰出的翻译家和出版人,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今仍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19世纪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
- 作为早期中国报刊界的先驱,《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通过刊载各种西方知识,为后来的近代报刊奠定了基础。
- 在那个时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
- 尽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只持续出版了几年时间,但它对于促进中国民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分词解释
察
chá
1 仔细看,调查研究:~看。~核。观~。考~(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和思考”)。~觉。~访。~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世
shì
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2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5 姓。
俗
sú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每
měi
1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人。~回。~组。2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战必胜。~况愈下。3 虽:“~有良朋,况也永叹”(虽有良朋好友,危难之时也只能为之长叹)。4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
月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统
tǒng
1 总括,总起来:~一。~率(shuài)。~帅。~摄(统辖)。~考。~筹。~战。~共。~购~销。2 事物的连续关系:系~。血~。传(chuán )~。体~。
记
jì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传
chuán,zhuàn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