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地的简介:

fú dì/de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ㄧ~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趴倒在地上。《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三国演义》第三○回:「曹军皆蒙楯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2.本地出产的或用土法制造的。如:「伏地小米儿」、「伏地面」。

《伏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词组或者俚语。从字面来看,“伏”意为趴、躺或屈膝跪在地上;“地”则是地面的意思。“伏地”通常可以理解为人或动物低姿态地躺在地上,但具体含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

根据上述解释,《伏地》可能的含义有: 1. 以俯卧姿势躺在地上。 2. 表示某种状态或行为,例如投降、屈服。 3. 比喻处于弱势地位。

以下是五个使用“伏地”这一词组或者含有类似意思的句子作为造句的例子:

  1. 在武术表演中,小明为了展示他精湛的功夫技巧,从高台跳下后迅速以一个优美的动作落在地上,仿佛在与地面进行一次特殊的对话,这被观众誉为“真正的伏地之舞”。

  2. 当面对强敌时,弱者有时会选择伏地来表示臣服或者避免直接冲突。

  3. 虽然他内心极其不情愿,但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李明不得不向对手行了一个非常低的伏地礼,以求对方宽恕。

  4. 在游戏中,当玩家的角色被击倒时,会出现一个动画效果,角色从站着变成了“伏地”,这使得游戏体验更加真实和紧张。

  5. 张先生在工作中总是尽量保持低调和谦逊的态度,就像一只埋头苦干的小动物一样,默默地努力工作而不引人注意,这种行为可以形容为“伏地”工作。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