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大思精的拼音、解释、组词

体大思精的简介:

tǐ dà sī jīng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出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姪书以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形容著作规模宏大、构思精密。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而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1. 语出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姪书以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形容著作规模宏大、构思精密。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而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体大思精》这个词出自中国古代文论,常用来形容文章、作品或理论在整体规模宏大和内涵深刻方面的特点。它由“体”与“思”两部分构成,“体”指的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容的广度及包容性;“大”,强调的是其广泛的覆盖面和深远的影响。“思精”则表明了作者深入思考,观点精辟独到。

详细解释

  • :是指作品的体量和整体框架。它可以体现在主题的广泛性和全面覆盖上,也包括文章结构的严谨性。
  • :意味着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一隅之见,而是能够触及更广范围内的议题,展现出宏大的格局与视野。
  • :指的是作者或研究者的思考深度与精细程度。
  • :强调的是思想内容的精深、见解的独特和独到之处。

造句

  1. 这篇文章不仅体大思精,还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令人赞叹不已。
  2. 李教授的演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能将广泛的知识体系与深刻的理论思考完美结合,真正做到了《体大思精》。
  3. 在历史研究领域,能够做到《体大思精》的作品往往都能成为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4. 这部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更在思想深度上令人印象深刻,确实达到了《体大思精》的境界。
  5. 研究报告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得学术界的认可,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体大思精》的精神——既广泛又深刻。

以上就是关于“体大思精”的详细解释及五个相关造句的例子。

分词解释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sī,sāi

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2 想念,挂念:~念。~恋。相~。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4 姓。

jīng

1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2 细密的,与“粗”相对:~密。~细。~确。~制。~读。~选。~心。~研。~雕细镂。3 聪明,思想周密:~悍。~敏。~明。4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华。~英。~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5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力。聚~会神。无~打采。6 专一,深入:~诚。~忠。~炼。~湛。~严。7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子。8 很、极:~湿。~瘦。~光。9 完美,最好:~美。~妙。~益求~。10 明朗,清明:“天~而见景星”。11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灵(a.鬼怪;b.机灵)。妖~。12 古同“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