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死无葬身之地的简介: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身死而无埋葬的地方。比喻下场凄凉。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宋公明只因要来投逩花知寨,险些儿死无葬身之地。三国演义˙第十回: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或作死无葬身之所。
1. 身死而无埋葬的地方。比喻下场凄凉。《水浒传》第三二回:「宋公明只因要来投逩花知寨,险些儿死无葬身之地。」《三国演义》第一○回:「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也作「死无葬身之所」。
《死无葬身之地》是一个源自拉丁语短语“Mors certa, sed ignota locus”(死亡是确定的,但未知其处所)或“Non est mortuus qui in memorabili re fuit”(真正死去的是不为人知的人),这一表述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不可逆转性,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存在感。它暗示即使个体的生命终结,如果他们被铭记、被记载,那么他们的生命价值将永存。
详细解释
- 生死的辩证:该短语探讨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提醒人们珍视现世生活。
- 生命的尊严:强调了个人不应以牺牲自身荣誉的方式求生,而应在历史中留下印记。
- 精神的存在:即使肉体消逝,精神或思想可以超越时空限制被传颂。
造句
- 真正的英雄即使在死亡后也不会被人遗忘,因为他们活在人们的心中,《死无葬身之地》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
- 尽管面临绝境和不公,他仍坚信自己的故事不应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死无葬身之地》激励着他继续斗争。
-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志士为自由流血牺牲,他们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死无葬身之地》,提醒后人勿忘先烈之功勋。
- 他选择以这种方式离世,不愿成为《死无葬身之地》的例证,他的遗言和事迹将被永远铭记。
- 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即使生命终有尽时,《死无葬身之地》的真谛在于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分词解释
死
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无
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葬
zàng
1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埋~。土~。火~。海~。~送。~礼。~仪。
身
shēn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5 孕,娠:~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地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