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梅花岭记的简介:
méi huā lǐng/líng jì
散文篇名。清代全祖望作。梅花岭,在今江苏扬州,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牺牲后,其衣冠葬于岭上。文中记述了史可法在最后一战前处置后事,命部下助其杀身成仁,被俘后不屈而死的经历。文字简洁生动,感情深沉。
散文篇名。清代全祖望作。梅花岭,在今江苏扬州,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牺牲后,其衣冠葬于岭上。文中记述了史可法在最后一战前处置后事,命部下助其杀身成仁,被俘后不屈而死的经历。文字简洁生动,感情深沉。
- AI解释
《梅花岭记》并非一个直接存在的成语或固定词组,而是指的一篇历史散文。这篇作品实际上指的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中的部分篇章内容,通过描述史可法在扬州城破后于梅花岭誓死不降的情节,展现了其高尚的精神品质。
详细解释
- 梅花岭:指的是扬州郊区的一处景点。在小说中,这里成为了主人公史可法的最终战场。
- 记:古代文体的一种,用来记载人物、事件或景物等,具有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 小说中,《梅花岭记》主要通过描述史可法在扬州城破后坚守至死的情节,展现了其忠贞不屈的精神品质。文中不仅描写了他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也描绘了他为国捐躯、誓死不降的英雄形象。
造句
- 史公(史可法)在《梅花岭记》中誓死守城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
-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像《梅花岭记》中的主人公那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 梅花岭上的石碑上刻着“忠臣不侍二主”的铭文,让人联想到《梅花岭记》中史可法的忠诚与勇敢。
- 就如同《梅花岭记》中所描绘的一样,史公在面对国难时的选择彰显了高尚的情操和不可动摇的决心。
- 《梅花岭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也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梅花岭记》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
分词解释
梅
méi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2 姓。
花
huā
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7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10 模糊不清:头昏眼~。11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12 喻女子:姊妹~。13 用掉:~钱。14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15 犒赏的钱或物:~红。16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19 姓。
岭
lǐng,líng
1 山,山脉:山~。分水~。~脊(山脊)。2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记
jì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