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司文郎的简介:

sī wén láng/làng
1.唐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 2.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

  • AI解释

司文郎》一词在古代中国是指负责管理或审查文书、文章的官职,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地位。这个词最早见于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其中描绘了书生张珙在考前通过梦见金榜题名的情节,而这种梦境在古代中国文人中很普遍,象征着对科举考试成功的渴望和期待。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士子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司文郎》往往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他们负责审查和评判考生的文章。
  2. 职责与地位:持有此名号的人不仅承担着管理文书、审核文章的责任,还代表了一定的文化权威和社会地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士人的仕途。

造句

  1. 古代科举制度下,许多读书人梦想成为司文郎,以期获得朝廷的赏识。
  2. 在《西厢记》中,张珙梦见自己被任命为司文郎,预示着他未来的荣华富贵。
  3. 假如我有幸成为司文郎,定会严明公正地评判每一篇文章。
  4. 司文郎们的职责不仅是审阅文章,还关乎整个社会的教化和文化的传承。
  5. 现在虽然没有了传统的科举制度,但那些致力于文化研究、教育推广的人也可称作现代意义上的“司文郎”。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司文郎》一词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也体现了其象征意义上对知识、文化和公正判断的追求。

分词解释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