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书的简介:

lì shū
1.官府的文书。 2.指吏部尚书。 3.指秘书之类人员。

  • AI解释

《吏书》,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代官府或衙门内所使用的文书、文件或公文。这里的“吏”指的是负责管理这些文件和事务的官员或工作人员,“书”则特指书写的内容或文书本身。

详细解释

  1. 范围:《吏书》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官方命令、公告、报告、请示以及各类行政通知等,是古代官府处理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 作用:不仅用于内部沟通和决策执行,也是对外传达政策、法令及公告的一种正式方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影响力。

造句

  1. 古代官员撰写《吏书》时需遵循严格的格式与内容要求,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相关部门。
  2. 王大人每日处理的诸多事务中,《吏书》是他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负责起草各种文件和报告。
  3. 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或变化时,地方官府都会及时发布《吏书》,让民众了解最新的政策调整情况。
  4. 在古代文书中,“吏书”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涉及官署事务的正式文书资料;这些文档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5. 无论是皇帝发布的诏书还是官员之间的公函往来,《吏书》都是其中一种形式,它们承载着传递信息、执行命令的重要使命。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吏书》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含义及其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