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公望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才公望的简介:

gōng cái gōng wàng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辅弼大臣的才识和名望。梁书˙卷二十一˙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七十四:然公才公望,圣主探知,卿贰之迁,定当不远。

1.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辅弼大臣的才识和名望。《梁书.卷二一.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七四:「然公才公望,圣主探知,卿贰之迁,定当不远。」

词语“公才公望”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公才”是指公正无私的人才,“公望”则是指受到大家尊敬和仰慕的人物。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受人敬仰的君子或贤者。

详细解释

  • 公才:指的是具有公正性与才华的人。
  • 公望:意为在众人中享有崇高威望,被广泛尊重和尊敬的人物。

整体而言,“公才公望”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要有卓越的能力、才华(公才),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受到广泛的敬仰和信赖(公望)。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追求——既注重个人才能与成就,又重视道德操守和个人品格对社会的影响。

造句

  1. 李教授不仅是学术界的公才公望,他的公正为人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
  2. 在这次人才选拔中,公司特别强调候选人是否具备“公才公望”,希望能找到一位既能带领团队前进又能赢得人心的人选。
  3. 这位企业家不仅拥有非凡的商业才能(公才),还以诚信和正直著称,是公认的公望人物。
  4.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具有卓越的能力与才华(公才),更应以公正、公平的态度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公望)。
  5. 虽然他年轻有为,但在公众心中仍需通过更多实践来证明自己不仅是公才,更是值得大家拥戴的公望。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