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小人后君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先小人后君子的简介:
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
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 AI解释
《先小人后君子》这一说法源自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通常指的是在初期合作或交往中可能采取一些相对直接甚至带有一点“不仁慈”的态度(即所谓的小人之举),但随着关系的发展和信任的建立,转而采取更为温和、公正的方式(后君子)。这种策略常被用于商业合作、人际交往等情境中。
详细解释
- 先小人:在双方初相识或建立合作关系时,可能需要明确一些底线、原则或者直接指出对方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确保双方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合作基础。
- 后君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当双方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友谊,此时可以采取更为温和、友好的方式相处。这一阶段强调的是以礼待人,尊重对方的意见与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先小人后君子》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和所有人的处事原则。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策略性的思考,在特定情境下,有助于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并达成合作目标。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把握“小人”与“君子”的界限十分重要,过度直白或不留情面的态度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
造句示例
- 在这桩生意的早期阶段,我们先小人后君子地谈清楚了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 王经理做事一向秉持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在合作之初便明确要求双方要守约守信。
- 老板说:“和客户沟通时,我常常会采取先小人的态度,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
- 李华在与新同事相处初期就选择了先小人的方法,这样能更快地了解对方的工作风格及习惯。
-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在第一次会议中我们就决定采用先小人后君子的方式处理所有潜在冲突。
这些例子展示了“先小人后君子”策略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人物如何运用这一原则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分词解释
先
xiān
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4 姓。
小
xiǎo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3 时间短:~坐。~住。4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5 谦辞:~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6 妾:~房。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君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