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拼音、解释、组词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简介: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AI解释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是一句成语,它源自古代数学家测量时的小误差可以导致最终结果的大偏差。这句话强调了初始数据或基础信息的一点微小错误或者不准确,可能导致最终结论产生巨大的错误。因此,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重视精确度和准确性。

详细解释如下: - “差”:指差距、差异。 - “毫厘”:在古代计量单位中,“毫”与“厘”都是很小的长度单位,这里用来形容微小的差别。“毫厘之差”即细微到难以察觉的差别。 - “谬”:错误的意思。 - “千里”:表示距离很大。在这里比喻结果之间的巨大差异。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即使是极其微小的误差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细节上的准确性,避免因微不足道的小失误而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下面给出五个使用此成语造句的例子:

  1. 在科学研究中,数据的精确度至关重要,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2. 一个小小的测量误差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设计失败,这真是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生动体现。
  3. 在编程开发时,哪怕一个小错误也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崩溃,正所谓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4. 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可能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5. 金融市场中的决策往往依赖于精确的数据分析,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风险时刻存在。

分词解释

chà,chā,chāi,cī

1 错误: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 缺欠: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1 小数名,百分之一:~米。2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3 治理,整理:~正(订正)。~革(调整改革)。4 古同“嫠”,寡妇。

miù

1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2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qiān

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