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直隶的简介:
zhí lì/dài
1.直接隶属。 2.旧省名。相当于今河北省。明成祖迁都,以南京为南直隶,北平为北直隶。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公元1928年改为河北省。
1.直接隶属。 2.旧省名。相当于今河北省。明成祖迁都,以南京为南直隶,北平为北直隶。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公元1928年改为河北省。
- AI解释
《直隶》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中的一种称谓,最初指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直隶》所代表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
1. 直隶(清朝)
在清朝,直隶特指今河北省一带的地区,其首府为保定。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直到辛亥革命后,随着行政区划改革,“直隶”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消失,但“保定”仍然用作河北省省会城市的名字。
2. 直辖(现代)
在当代中国,“直辖”一词通常指直接由国家一级行政机关管辖的特别行政区或者区域。例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均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行政权力直接来自于中央人民政府。
造句:
- 清朝时期,直隶地区的官员们必须定期向朝廷述职。
- 直隶总督府曾是清朝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
- 在清朝晚期,直隶地区爆发了多次反清起义事件。
- 保定作为直隶省的首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现代中国的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旧时的“直隶”。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直隶”一词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