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云卫(1904-1967)的拼音、解释、组词
应云卫(1904-1967)的简介:
yīng yún wèi (1904-1967)
戏剧、电影导演。浙江慈溪人。30年代初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电影运动,执导话剧《怒吼吧!中国》和影片《桃李劫》、《生死同心》。抗战期间执导《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建国后任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执导《宋士杰》、《武松》等戏曲片。
戏剧、电影导演。浙江慈溪人。30年代初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电影运动,执导话剧《怒吼吧!中国》和影片《桃李劫》、《生死同心》。抗战期间执导《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建国后任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执导《宋士杰》、《武松》等戏曲片。
- AI解释
《应云卫(1904-1967)》这个描述指向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应云卫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曾留学日本,在日本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并且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现代化军队建设事业。
详细解释
- 军事家:指在军事理论、指挥艺术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
- 教育家:指的是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学者或专业人士。
- 社会活动家:是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人物。
- 1904-1967:表示其生平时间跨度。
应云卫在军事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参与创办了黄埔军校,还在此担任过重要职务,如政治部主任等,为培养中国早期的军事人才和发展军事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造句
- 应云卫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军事家。
- 在应云卫的努力下,黄埔军校成为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摇篮。
- 研究历史时,我们不应忽略像应云卫这样的重要人物。
- 通过学习应云卫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历程。
- 应云卫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士。
分词解释
应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
云
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
卫
wèi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2 防护人员:警~。后~。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