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犹子的简介:
yóu zǐ
1.指侄子。 2.谓如同儿子。 3.侄女。 4.晩辈自称。
1.指侄子。 2.谓如同儿子。 3.侄女。 4.晩辈自称。
- AI解释
词语“犹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意义,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通常,“犹子”指的是名义上的儿子或者兄弟关系中的次子、庶出的儿子等,在古代文献和一些传统戏曲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解释:
- “犹”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如同”,表示这种关系并非严格的亲子或血缘关系,而是通过某种仪式、约定或是社会习惯形成的。
- “子”则是指儿子。因此,“犹子”通常指的是被当作儿子看待的人,可能是收养的儿子或者是虽然有血缘但并不直接继承父权的次子。
造句:
-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有时会因为某些原因将一个非亲生的孩子认作自己的“犹子”,他自然也就成为家族的一员。
- 虽然李家与王家并无亲子关系,但由于王二郎是长兄,所以弟弟李三便成为了他的“犹子”。
- 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犹子”的身份虽不如亲生之子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享有部分权益和义务。
- 《红楼梦》中贾府与史家的联姻使得史太君的儿子便是贾母的“犹子”,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联宗关系。
- 某些古代礼仪中,当家族无法继承正统时,会由一位“犹子”来承担祭祀等责任,这类似于一种名义上的继嗣。
请注意,“犹子”的概念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更多出现在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之中。
分词解释
犹
yóu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3 〔~豫〕迟疑不决。4 〔~疑〕迟疑。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