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的拼音、解释、组词

步韵的简介:

bù yùn
也称“次韵”。即依照所唱和之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仿他人的诗,依其作韵脚的原字及先后次第写诗唱和。始于唐,大盛于宋。也称为「次韵」。

《步韵》一词在文学中特指按照前人作品的用韵方式来创作诗词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有较深的应用,尤其体现在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创作上。具体来说,步韵是指诗人依照原作的平仄、声调、押韵等规则,逐字或部分地模仿创作。这种创作方法要求作者严格遵守前人作品中的音韵规律,是一种较为严谨且讲究形式美的诗歌创作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步韵”的概念,这里提供五个造句供参考:

  1. 诗人李明为表达对前辈诗人的敬意,特意采用步韵的方式,模仿其风格和韵律进行创作。
  2.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学者常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步韵情况来探讨作者之间的师承关系。
  3. 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时,经常以步韵为题,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4. 杨先生对古文颇有研究,他能够准确把握各种步韵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在实际创作中游刃有余。
  5. 为了纪念一位著名的诗人,当地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步韵活动,邀请成员们共同参与,以此表达缅怀之情。

以上造句旨在帮助理解“步韵”在实际应用中的情景与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 埠 ”,多用于地名。7 姓。

yùn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