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韬三略的简介:

liù tāo sān lüè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六韬、三略,分别指姜子牙和黄石公所作的兵书名。六滔三略泛指兵书或用兵的计谋。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六韬三略不曾习,南征北讨要相持。

1. 《六韬》、《三略》,分别指姜子牙和黄石公所作的兵书名。六韬三略泛指兵书或用兵的计谋。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六韬三略不曾习,南征北讨要相持。」

《六韬三略》详细解释

《六韬》和《三略》,在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原本是两部独立的作品,但后世习惯将它们合称为“《六韬三略》”,并被视为中国古代兵法的重要典籍。

  1.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或《文韬武略》,据传为姜太公吕尚所著。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军事著作,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六卷。

  2. 《文韬》:主要讨论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和原则。

  3. 《武韬》:侧重于军事指挥的艺术与技巧。
  4. 《龙韬》:研究如何选择将领及其作战方法。
  5. 《虎韬》:探讨了军队的组织结构、训练以及战争中的战术应用。
  6. 《豹韬》:关于士兵和军官的精神修养及教育,强调忠诚、勇敢和荣誉。
  7. 《犬韬》:涉及间谍战、心理战术等内容。

  8. 三略:又名《黄石公三略》,据说是东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所著。它是一部简明扼要的战略指导书,强调了用兵的原则和策略。

造句

  1. 古代中国军事家经常研读《六韬三略》,以寻找应对各种战场情况的方法。
  2. 在这次战役中,他参照了《六韬》中的“文武二韬”,既注重智谋又重视勇气。
  3. 将军翻开了《豹韬》,用其中的指导来鼓舞士兵们英勇战斗。
  4. 他的军事策略来自于对《三略》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5. 作为一名指挥官,他深知《六韬三略》的重要性,并时常引用其智慧来制定战术。

分词解释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lüè

1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简~。粗~。~微。~有所闻。~知一二。2 省去,简化:省~。忽~。其余从~。3 简要的叙述:史~。要~。事~。4 计谋:方~。策~。战~。5 抢,掠夺:侵~。攻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