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籍的简介:
liù/lù jí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 AI解释
《六籍》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其中“籍”在古代通常指书籍、文献等。而“六籍”一般指的是儒家所推崇的六种重要经典著作,即《诗经》(诗三百)、《书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但值得注意的是,《乐经》在历史上已经失传,通常讨论“六籍”时会省略掉它,仅剩五种经典。不过,在某些文献中,也有学者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和《论语》列为六种经典著作。
在古代中国,这些典籍不仅是学问的源泉,更是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它们涵盖了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使用“六籍”的五个造句:
-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六籍》中的各种思想。
- 在古代中国,官吏们往往需要通读《六籍》,以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
-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出自《论语》(《六籍》之一),体现了儒家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研读《六籍》,来寻找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 虽然许多关于《乐经》的信息已经丢失,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他五部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籍
jí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