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不容辞的简介: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道义上不容许推却。语出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责无旁贷」、「义不容隐」、「当仁不让」、「义无反顾」
2. 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据《唐文拾遗.卷一五》引)夫显微阐幽1>,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资篆籀2>之铺扬;声飞实腾,载金石以不朽,是以定献忠穆,汉室之良佐也。 〔注解〕 (1) 显微阐幽:显示细微的事物,说明隐微的道理,使之显见著明。 (2) 篆籀:篆文和籀文,此处借指文字。
3. 「义不容辞」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因道义责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碑文中有「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两句,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因为「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多亏鲁肃(子敬)从中穿梭帮忙,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这下结了亲家,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在道义上,应该不会推卸,所以说是「义不容辞」。
1. 道义上不容许推却。【例】他一向热心公益,对于义演,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
1. 道义上不容许推却。《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明知理亏,但只是义不容辞,怎忍坐视?」
《义不容辞》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某事符合道义或职责,让人无法拒绝或推脱。它强调的是由于道德、责任或义务的原因,必须承担相应的任务或是作出一定的行为。
详细解释
- “义”:指合乎正义的事理或者道义。
- “不容辞”:表示不能推辞,不能拒绝的意思。“容”,允许;“辞”,推托、拒绝。
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些情况时,出于道德或职责的考虑,必须采取行动或是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没有任何理由去推卸或者逃避这种责任。它体现了个人对社会或集体应尽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造句
- 在这次扶贫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因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 当听到国家需要支援的消息时,作为军人,他明白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 作为一名医生,在危难时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义不容辞的职业责任。
- 面对环境问题,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 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作为公民,保卫国家安全就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任务。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义不容辞”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róng
1 包含,盛(chéng):~器。~量(liàng )。~积。~纳。无地自~。2 对人度量大:~忍。宽~。3 让,允许:~让。不~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止。~颜。~光。~貌。仪~。军~。市~。阵~。姿~。5 或许,也许:~或。6 姓。cí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